2015年12月30日,张雪梅主任应邀参加最高人民法院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举办的司法改革背景下未成年人审判理论与实务专家论证会,对加强未成年人审判专门机构建设、未成年人审判改革的发展路径等问题进行发言。
2015年12月30日,张雪梅主任应邀参加最高人民法院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举办的司法改革背景下未成年人审判理论与实务专家论证会,对加强未成年人审判专门机构建设、未成年人审判改革的发展路径等问题进行发言。
2015年12月29日,张雪梅主任应邀参加丰台区政协法治建设民主监督协商座谈会,被聘为丰台区政协法治建设民主监督小组副组长、丰台区政协委员履职法律顾问。
2015年12月25日上午,“新起点”小额爱心基金项目在河南新乡市举行捐助仪式,16名学生受到捐助,每人受助2000元。这是该项目第一次在河南省举办捐助仪式。
“新起点”小额爱心资助项目由全国律协未保专委会和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共同发起并组织实施,以权益受到侵害、家庭贫困的未成年人为帮助对象,资金来自于香港爱心人士黄倩仪律师和“中国未成年人法律援助与保护专项基金”。
“新起点”小额爱心资助项目主要用于教育、职业技能培训、必要的医疗帮助、心理康复等费用,旨在对家庭贫困、权利受到侵害却无法得到实际赔偿的未成年人给予小额经济资助,帮助他们重新树立对生活的热情和信心,开始人生的新起点。
捐助仪式在新乡市妇儿活动中心举行,全国律师协会未保专委会副主任王毅伟,项目捐助者黄倩仪律师,全国律协未保专委会秘书处即项目执行人赵辉,中国律师协会网站主编刘耀堂,,河南省司法厅律师管理处处长、省律师协会秘书长黄兴士,市政协副主席杨书廷,市政协副主席、市工商联主席朱云卿,市司法局局长李双安,原政协副主席、关工委主任王玉堂,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新乡市人大常委买世蕊,新乡市妇联副主席张亚萍,新乡市妇联副主席王飞,全国律协未保委委员、河南瑞源律师事务所主任刘瑞华出席了仪式。
会上,张亚萍首先致辞感谢各位对妇女儿童工作多年来的支持,王毅伟主任与黄倩仪律师介绍了小额爱心活动的基本情况及全国律协未保专委会自成立以来在青少年保护方面所做的努力,黄兴士发表讲话,表达了对此次活动的肯定、对家庭贫困、权利受到侵害却无法得到实际赔偿的未成年人的关怀,对受助孩子未来的期许。16位受助人在会议上也表达了对帮助他们的爱心人士的感激之情。
此次仪式举办旨在为未成年人提供法律援助的平台,为他们提供良好的法律宣传与教育,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做出一份贡献。此次活动之后,更多当地的律师将会开展一系列的社会公益活动,除了资金资助外,还将提供免费法律咨询、免费刑事辩护和定期法律知识宣讲服务,更好地维护广大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通过筹划、参加这次活动,我们接触这些需要帮助的未成年人和致力于帮助他们的社会爱心人士,了解到当今社会有许多孩子经历过或正在经历我们无法想象的伤害。我们一己之力不能帮助所有有困难的人,希望通过我们这次活动带来的星星之火,引起社会对这些孩子的关注。
最高人民检察院日前成立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办公室,这是中国未成年人保护领域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事,在当前深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的背景下,这件事对中国未成年人保护事业及少年司法制度的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孩子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未成年人保护事业。多年来,我们国家不仅制定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两部关系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法律,还颁布了大量政策性文件。但再好的法律政策,都需要专业尽职的人去贯彻。国家层面专门机构及专职人员的配备,不仅直接影响着其工作力度,更影响着地方对该项工作的重视程度。多年来,我呼吁在最高法院、公安部和民政部要尽快成立负责未成年人相关工作的专门机构。让人欣喜的是,最高检本着对国家和民族发展高度负责的态度,率先成立未成年人检察工作专门机构,这将对国家以及地方层面未成年人保护机构专门化、人员职业化带来积极影响,从而为全面推动我国未成年人保护事业的健康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坦率说,最近两年,在全面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的进程中,法学界和司法界都有很多人在关注少年司法工作何去何从、是强化还是消弱的问题。在列席四中全会期间,我还专门就此向最高法院的领导提出建议,但在很多场合,我们都感受到一些悲观的气氛。在今年初给最高检曹建明检察长的信件中,我充分表达了对检察机关加强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工作的期待。让人振奋的是,最高检不仅在今年5月发布了《检察机关加强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八项措施》,曹建明检察长在宋英辉等专家的信上明确批示,未成年人检察工作“不能消弱、只能加强”,现在最高检成立专门的未成年人检察机构,这些不仅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司法改革的内涵,更关键是树立了我国专职未检干部队伍以及少年司法人员的信心,鼓舞了士气,为中国少年司法事业的健康发展注入了一剂强心剂。
多年来,国内外都有很多人问我,中国检察院是做什么的?其中在人大会议期间,也有很多人大代表有着同样问题。很多人都只了解检察院的提起公诉和打击贪腐两项职能。在很长时期的少年审判、未成年人检察工作中,我们也都是更多在关注未成年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相关工作,这种局面客观上导致了少年司法工作的单薄,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司法改革进程中少年司法工作的份量。2014年全国各级法院审理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也就是5万多件,不论我们怎样强调少年司法工作的特殊性、专业性,相对全国各级法院审理的100多万件刑事案件、1000多万件民事案件,5万多件少年刑事案件似乎都很难支撑起独立的少年司法部门。所以在司法改革的进程中,少年司法事业的发展也要改革,只有深化改革,才能丰富少年检察、审判工作的内涵,才能在改革进程中加强而不是消弱少年司法领域已经取得的成就。从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的发展来看,“捕诉监防一体化”就是改革出路。在一些地方,有些政府职能部门对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重视不够,发生了诸如南京两个女童饿死的悲剧案件。所以,检察机关要解放思想、拓宽思路,急人民之所急,全面规划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其职责不仅是办理未成年人涉嫌犯罪案件的批捕和起诉,也不仅是要办理未成年人权利受到伤害的刑事案件,更要充分履行宪法赋予的法律监督职能,督促相关政府职能部门积极履职,努力做好未成年人保护和犯罪预防工作。这样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就不仅是要面对5万多件具体案件,而是要关注3亿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孩子问题关系到每个家庭,全社会都高度关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期望最高检所推动的未成年人检察事业的改革,不仅为中国未成年人保护事业注入法治的力量,也能让全社会更加了解我国的检察事业,从而为深化检察改革夯实基础。
2015年8月,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初次审议了《反家庭暴力法(草案)》,该法案将于12月21日进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审议程序。2015年12月18日上午,北京市律师协会婚姻与家庭法律、未成年人保护法律专业委员会和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共同召开“反家庭暴力法(草案)研讨会”。全国妇联权益部部长高莎薇、民政部社会事务司副司长倪春霞、最高人民法院少年法庭工作办公室副主任方芳、社科院法学所教授薛宁兰、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肖建国、中华女子学院法学院教授张荣丽等长期关注和研究反家庭暴力问题的专家、学者应邀参会。北京市律师协会副会长庞正忠;北京律协婚姻与家庭法律专业委员会主任米良渝,副主任杨晓林、李军、刘欣、孙长刚,秘书长丁涛,副秘书长郑春杰、付鹏博;北京律协婚姻与家庭法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张雪梅;北京律协未成年人保护法律专业委员会主任赵辉、副主任万大强等30余名专业律师参会。会议由米良渝律师、张雪梅律师主持。
庞正忠副会长指出,《反家庭暴力法》即将出台,此次会议选在全国人大常委第二次审议之前召开,是为了将各位专家、学者、律师的声音传递上去,对《反家庭暴力法(草案)》建言献策,为立法机关修法提供参考,也希望能够通过这种形式对即将出台的《反家庭暴力法》进行普法宣传。
此次研讨会主要围绕草案中家庭暴力的定义、反家庭暴力法的基本原则、家庭暴力的预防、家庭暴力的处置、被害人救助、人身安全保护令、未成年人等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特殊保护等主题进行了详尽的讨论。
会议最后,米良渝律师对各位专家、学者、律师形成的一致意见与建议进行了总结。
2015年12月11日下午14:30,广西律师协会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与北海市律师协会刑事辩护委员会,在北海市司法局会议室召开公益法律服务经验交流座谈会。
广西律师协会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主任杜培荣、副主任王桂以及委员何丽红、伍临、郑聪、蒋常贵六名律师,北海市律师协会刑事辩护委员会石维道等10名律师参加座谈会。
座谈会围绕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的辩护要点、办理未成年人伤害案件的注意事项、未成年人公益法律服务方式等几个主题开展。律师们积极讨论,气氛活跃,北海市的律师们对于未成年人公益法律服务活动有很高的热情,并表示今后将多多关注和参与。本次座谈会很好的推动北海市未成年人公益法律服务工作,促使北海市律师积极参与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工作。
2015年12月9日,张雪梅主任应邀参加北京市民政局、北京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主办的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培训,为各区县救助站、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和社区的工作人员进行主题为未成年人法律保护与实践的培训。
The Beijing Zhicheng Public Interest Law Firm is China’s largest non-government organisation dedicated to providing free legal services to children, women and migrant workers. As of 2015, it has dealt with more than 30,000 cases and provided services to more than 400,000 people. These are overwhelming numbers by any standard, not surprisingly because it is taking place in a country with a population four times the size of the USA and more than 50 times that of Australia.
However, one cannot fully appreciate this achievement without understanding the environment it operated in and the humble beginnings of its founder and CEO, UTS alumnus Li Hua Tong.
“When I first started working in children’s legal aid in 1998, I didn’t want to be a full-time advocate. I thought maybe I’d work in the field part-time,” he recalls. “There were not many others working in this field as it was a very new, and I realised very soon that there were many problems.”
Elaborating on the legal climate of that time, Tong explains, “Children suffered physical and sexual abuse from parents and teachers. There were already some special laws in place to protect children’s rights, but we needed more specific laws and policies.” Another challenge was convincing lawyers and government officials to implement new executive laws and policies.
In 1999, Tong used his personal funds to set up the Beijing Children’s Legal Aid and Research Centre, the first non-government organisation in China dedicated to providing pro-bono legal services to children.
“For the first two years, I had no idea about fundraising. I just thought it was only natural that if I wanted to work in this field, I would have to pay,” he confesses. “Then one day in 2001, a foundation officer told me he’d like to offer financial support, and asked if I could write a proposal.
“He called me back two weeks later asking why I didn’t submit a proposal, and that’s when I realised that a public interest law firm could be supported by other organisations.”
He has since been involved in the creation of 29 child protection committees at a provincial level, and a further 90 at a city level. He also helped create a network of more than 9000 lawyers nationwide who work on child protection.
The eldest of two children, Tong grew up in a rural village in Hebei, in northern China. His first aspiration was simply to become a city resident because “life is very poor for farmers.” That dream expanded to become a police officer, a government officer, or a judge, after a number of what he describes as “unfair” experiences.
“I was really inspired by his superhero stories, especially of the swordsmen who’d help disadvantaged people achieve justice.”
Tong also became concerned for the environment at age 14, when he witnessed entire mountainsides being stripped of trees by local farmers.
Interestingly, as his desire to make a positive difference to society took root, Tong was an avid reader of Louis Cha wuxia (action genre) novels.
“I was really inspired by his superhero stories,” he says, “especially of the swordsmen who’d help disadvantaged people achieve justice.”
In 1991, Tong went to study at the China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He was the first from his county to study at this university. After graduating, he didn’t specialise in any particular field. “It was a very early time for Chinese lawyers back then,” he explains. “It wasn’t like Australia or the US where there is a lot of history and structure… as long as the clients could pay, I worked on any cases I could get.”
He enjoyed quick success. Within two and a half years, he was made the deputy director of the law firm he worked at. A year later, he became a director; and one of Beijing’s youngest, at that.
But it wasn’t the success he was looking for. “As a young commercial lawyer, I had a car, I had bought an apartment and I was earning a good income. I was living a good life compared with other people my age,” he explains. “But I didn’t feel satisfied with my life, so I continued with my studies and started getting involved in public interest work.”
In 2002, through a partnership with the Beijing Management College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Tong undertook UTS’s Masters of Laws program. After completing it in 2004, he went to Columbia University in the US for more than a year as a visiting scholar.
“It was very important for me to broaden my understanding of other countries’ legal systems. China has benefited a lot over the last 30 years from its open policy, and a lot of the comparative research conducted by academics includes my studies at UTS and abroad.”
To whit, Tong and his organisation have been able to help draft reform legislation for the protection of abandoned and homeless children, child welfare, labour disputes and more.
His work with migrant workers (workers who have moved between provinces) began in 2003 when two of his childhood friends moved to the city and had trouble being paid for their work. He resolved their disputes within a week but, as with children’s legal aid, he felt that there was a lot more he could do to help. And so, after two years of study and research in the field, he expanded his operations in 2005 to provide free legal assistance to migrant workers and women under the name Zhicheng Public Interest Layers. Together with 30 other affiliated organisations, it has won more than RMB600 million in payments and compensation for his clients to date.
Reflecting on his achievements compared with his life as a young commercial lawyer, Tong remarks, “I have worked very hard in the public interest field for the last 15 years and we have changed a lot for children and migrant workers. We’re promoting more lawyers to work in those fields and we’re now able to promote legal and policy reform. In this context, I can see my work and my life’s meaning. And it’s good.”
However, there is a lot of work that remains to be done. While most foreign commentators observe that Chinese society is progressing and changing at a rapid rate, Tong thinks it isn’t fast enough.
“I hope it can be faster,” he says. “In some fields, especially in the rule of law, there are so many problems that I just want the reforms to happen faster.”
Despite achieving so much in policy reform and being recognised as an expert in the legislative community at a national level, Tong has no desire to enter politics. Instead, his continuing work is driven by continual self-evaluation.
“In China, we have an old saying that you should introspect yourself three times a day,” he explains.
“I always think about what I can do better, if I could work more, or study more… If I can change myself, then I can change the outside world. I ask myself this a lot, and it drives me to have more new ideas and do more good work.”
Mr Tong and Zhicheng Public Interest Lawyers host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cluding UTS to broaden their global network. Visit the UTS Faculty of Law website for more information.
Story and photography by Kevin Cheung
2015年12月8日,安徽省合肥市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未成年人保护暨重青工作第三轮推进会在合肥召开,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张进等领导参加会议,安徽致诚公益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中心执行主任姚炜耀受邀参加会议。
会议上,共青团合肥市委员会书记吴亚娟介绍了合肥市开展未成年人保护及少年司法探索等领域开展的各项工作。本次会议上,还颁发了合肥市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社会观护员证书,中心姚炜耀、范珣律师荣获合肥市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社会观护团创始成员资格。
2015年12月4日至6日,由泉州市委文明办、市委人才办、团市委、市民政局指导,泉州圆梦义工服务中心主办的首届志愿者服务组织骨干培训班正式开班,超过30家公益组织的60名骨干参与。致诚公益律师王胜利、何国科应邀前往开展“社会组织内部治理”和“外部法律风险防范”的讲座。
2015年12月4日,张雪梅主任应邀参加全国妇联主办的“依法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十大案例发布会”,张雪梅主任作为活动的评选专家,受邀就依法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十大案例中的两例案件“于某某与梁某变更抚养关系纠纷案、村民委员会申请撤销林丽某监护人资格案”进行发布会现场点评(具体请见热点聚焦)。
2015年12月4日下午,广西律师协会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秘书长何丽红律师参加“法律同行,助力梦想”走进校园大型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该活动由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牵头,联合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法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依法治桂办公室、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检察院、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共青团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女联合会、广西律师协会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未成年犯管教所等单位开展的“法律同行,助力梦想”走进校园大型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灵川县人民会堂举行。
“法律同行,助力梦想”走进校园大型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已经举办了三年。活动以师生参与情景剧和模拟法庭的形式,向在场的师生普及法律知识,活动间隙还开展法律知识问答,其间穿插歌舞等丰富多彩的节目。该活动通过师生亲身参与和各单位领导的现身说法,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2015年12月3日上午,张雪梅主任应邀参加丰台区教委举办的“丰台区教育系统12.4宪法宣传系列活动颁奖仪式暨成果展示活动”,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参与了该活动的评审工作。
2015年12月3日下午,张雪梅主任应邀参加民政部社会事务司主办的“困境儿童保护理论与实务培训”,为近60名来自各地民政系统干部和救助管理机构负责人主持“未成年人保护法律应用与典型案例分析”的培训,并与典型案例发生地的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进行了深入的研讨。
2015年12月2日下午,张雪梅主任应邀参加北京市救助管理事务中心召开的“落实两院两部《实施意见》实务案例座谈会”,进行案例研讨,并对完善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2015年11月29日,张雪梅主任应中国法学会婚姻法学研究会、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邀请,参加“民法典体系下监护制度完善研讨会”,并就未成年人监护制度在民法典的地位和完善的建议进行主题发言。
2015年11月28日下午,张雪梅主任应首都师范大学邀请,参加2015首都教育论坛暨学校法治教育论坛,并就十三五时期学校法治教育的开展进行主题发言。
2015年11月26-27日,张雪梅主任到原乡西镇酒店参加北京律协婚姻家庭法律专业委员会主任(扩大)会,会议对婚姻家庭法律专业委员会三年工作规划、2016年工作计划和2015年11-12月工作计划进行讨论,并结合社会热点问题、相关立法动态成立相应课题组。
2015年11月25日上午,张雪梅主任参加丰台区司法局主办的“以案释法法治宣传宣讲活动”,结合曾办理的法律援助案例进行了“父亡母残的孩子 谁来抚养”的案例宣讲。
2015年11月3日上午,张雪梅主任应邀参加2015年全国第五期未成年人社会保护暨生活无着流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培训,并为来自各地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救助站的140位负责人解读《关于依法处理监护人侵害未成年人权益行为若干问题的意见》,与大家座谈讨论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实践工作的热点与难点问题。
2015年11月23日上午,张雪梅主任应首都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邀请,为中小学法治教育国培项目主持学生权益保护与法治教育的培训,来自新疆等8个省的50名中小学校负责人、骨干教师参加了培训。
2015年11月18日,赵辉律师应邀到丰台区人民检察院参加全国人大法工委调研附条件不起诉工作会议,介绍律师参与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监督考察工作的经验和面临的问题。来自全国人大法工委刑法室、北京市检察系统未检人员以及部分负责附条件监督考察的观护成员代表参加了会议。
2015年11月16日下午,张雪梅主任应外研社邀请,为2015教育部中青年骨干教师国培项目主持学生伤害事故预防与处理的培训,来自西藏、四川、河北、贵州的400多名乡村中小学校长、负责人参加培训。
2015年11月6日、13日,张雪梅主任应邀先后参加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中国妇女报社子在南京和深圳主办的“反对针对儿童暴力媒体研讨会”。两次研讨会分别由20多家媒体和当地未成年人保护公益律师参加,共同反对针对儿童暴力这一话题研讨了如何让儿童保护意识成为家长乃至全社会对儿童的共同认知,让保障儿童权益成为重要的公共素质,张雪梅主任介绍了我国儿童保护工作立法与社会实践的现状与最新进展,并就媒体再反对针对儿童暴力宣传中的核心作用以及媒体再采访和报道儿童暴力案件中的策略与建议进行分享。
2015年11月12日,佟丽华、赵辉应邀参加由北京市人民检察院、人民大学诉讼制度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主办,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承办的“未成年人检察改革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佟丽华主任了做了“充分发挥检察职能,在司法改革中加强未检工作”的主题发言。
会议围绕未成年人检察改革主题,从未成年人检察改革的发展路径与实践探索、未成年人检察改革与未检职能研究、未成年人司法工作创新与实践三个方面进行研讨。
中央政法委、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全国妇联等有关领导,北京市、海淀区政法委、检察院、法院、公安、司法、共青团等领导,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上海政法学院、西南政法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律师代表,社工代表以及全国部分省院未检处长、北京市院、分院、基层院的主管检察长和未检处长,以及来自理论界和实务界的论文作者参会。
2015年11月10日上午10时至12时,致诚公益团队成员王胜利律师受北京市志愿者联合会邀请,为22家社会组织负责人进行项目优化培训。
此次参会的22家社会组织实施项目是入围团中央全国第二届项目大赛的参赛项目。北京市志愿者联合会为帮助入围的22家社会组织优化项目设计、完善项目申请,邀请张晓红、卢德平等专家给予指导帮助。
王胜利律师简述了此次项目大赛评审规则和项目设计、策划的主要原则等内容。王胜利律师为法律服务、禁毒组的社会组织负责人进行详细的培训。王胜利律师从项目开发、项目设计、项目规划、项目执行、项目检测、项目评估等内容讲述了项目通用规则。同时,王胜利律师就小组入围单位项目申请表提出了修改意见和建议并展开了深入的讨论。
参会负责人认真听课,积极思考,纷纷表示此次授课不仅解决了本次项目申请中的问题,也为以后做项目积累了经验。
2015年7月末,正值中致社会发展促进中心(简称“中致中心”)"CKDP-乡村幼儿教师公益培训"期间,CKDP项目组突然接到原该培训第二期学员,即将于8月4日第七期CKDP培训时再回到中致中心当志愿者的贵州王权会老师打来的求助电话。CKDP项目组经了解得知,王老师因参加“第二期CKDP-乡村幼儿教师公益培训”后对该培训和北京都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因此想在76岁老母亲有生之年满足其来首都北京看看天安门的心愿,也想带着自己13岁的女儿来北京增长见识,于是克服资金不足的困难,带着母亲和女儿及几位亲人在志愿者服务前来京旅游,不幸被在网上找到的营业资助的旅行社坑骗,跟旅行团两日被强制消费或哄骗购物近2万元,旅行社因王老师一行人不敢再跟团出行而中途强迫让他们退房……王老师无奈之下向有关部门投诉,问题却没有得到及时解决,而此时的王老师一家已花费了大部分的现金,食宿都难以为继。
在此焦急而不知所措的时候,王权会老师及家人向致诚公益求助。一方面,中致中心的工作人员在食宿问题上给予他们及时的帮助;另一方面,北京致诚农民工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陈星律师认真接待了王老师及其家人,并为王老师案件的解决积极奔走。王老师的情况先后得到京华时报、中央电视台《平安365》栏目等媒体的关注和支持。最后,在致诚公益律师数日帮助下,北京市旅游执法大队通过行政执法等方式要求哄骗王老师及家人消费的玉器店返款1万余元。
王老师及家人深深感谢致诚公益负责人佟丽华律师及其他律师、工作人员的热心帮助,回乡后给佟丽华律师及工作人员寄来感谢锦旗和感谢信。
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平安365栏目》对王权会老师案件进行全程跟踪拍,并以此案为题材制作小纪录片,于2015年10月16日推出《重重陷进》节目,为广大游客提供更多的旅游安全提示。
视频链接:
http://tv.cntv.cn/video/C32216/3761952af235457fbd1aa5e669ba40ac?ptag=vsogou
为加强在校师生的法制教育工作,北京市律师协会未成年人保护法律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北京律协未保专委会”)与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少年审判庭于2015年5月20日上午共同举办了一次庭审观摩活动和互动交流座谈会。
参加此次庭审观摩活动和互动交流座谈会的有北京律协未保专委会的委员、朝阳区律协公益律师代表、北京教育学院朝阳分院的中小学教师、学员以及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的学生代表近200人。朝阳区人民法院少年审判庭的张研副庭长参与本次庭审观摩活动和互动交流座谈会,与在座师生就未成年人犯罪预防与处罚问题进行共同研讨交流。
本次庭审观摩案件的基本情况:被告人杨某某于2014年12月25日17时许在本市朝阳区某教室内,乘被害人吕某某不在之机,将吕某某放在座位桌斗中的金色苹果6plus型手机(经鉴定价值人民币4600元)拿走。后被告人杨某某在2014年12月25日至2014年12月27日间,从吕某某在该手机微信中绑定的交通银行银行卡内转出人民币56000元。后被告人杨某某到公安机关投案。赃款已退赔。公诉机关认为,被告人杨某某无视国法,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他人财物,数额巨大,应当以盗窃罪追究其刑事责任。法庭依法对此案进行了审理,经过法庭调查和法庭辩论,认为公诉机关指控被告人杨某某犯盗窃罪的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罪名成立。鉴于被告人主动投案,如实供述所犯罪行,系自首,并在其亲属的帮助下积极赔偿被害人的经济损失并取得被害人的谅解,法院对其依法减轻处罚。辩护人的相关辩护意见,法院予以采纳,但辩护人提出对被告人适用缓刑的意见,经查,被告人盗窃数额属于巨大,不属于犯罪行为轻微,不符合缓刑的条件,故该项辩护意见不予采纳。法院对本案判决如下:被告人杨某某犯盗窃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罚金人民币一千元。
庭审观摩结束后,朝阳法院少年审判庭副庭长、本案件的审判长就该案的证据和审判程序等在座师生们关注的问题进行了细致的解答。接着,审判长又结合朝阳区青少年犯罪的相关统计数据,客观剖析了近几年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特点、原因及预防情况。法官用法学理论针对现实案例细致入微的剖析,不时激起台下师生们的讨论和共鸣,大家受益匪浅。
此案涉及校内盗窃、手机微信绑定银行账户的安全问题,具有普法警示作用。通过此次活动,使旁听人员亲身感受了整个庭审过程,增长了法律知识,并对当今青少年犯罪的情况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并认识到预防青少年犯罪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了法律意识和教育责任。
北京律师协未保专委会与朝阳法院共同举办法制教育观摩活动已经连续十九年,本次为第三十五期,这类法制教育观摩活动对于预防和减少朝阳区青少年犯罪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北北京律协未保专委会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对未成年人以及从事未成年相关工作人员的普法宣传;朝阳法院历来重视法制宣传教育,每年观摩庭审等形式为青少年法律从业人员、从事一线教育教学的教师和高校学生提供法制学习机会。今后,双方将继续创新普法宣传形式,深化推进法制宣传教育新方法,切实增强普法教育的互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2015年11月3日下午,张雪梅主任应全国青少年普法网邀请,参加海南省幼儿园依法治园研讨培训,为80余名幼儿园负责人讲解了儿童权利与法律保护,重点介绍了儿童保护的理念与方法以及最新立法新规。
2015年11月3日上午,张雪梅主任应邀参加2015年全国第五期未成年人社会保护暨生活无着流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培训,并为来自各地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救助站的140位负责人解读《关于依法处理监护人侵害未成年人权益行为若干问题的意见》,与大家座谈讨论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实践工作的热点与难点问题。
2015年10月30日,受卢沟桥街道司法所邀请,王延斌在到北京市海淀区实验小学丰台分校为110多名5,6年级的小学生讲宪法。
宪法课从四个故事说起,分别用一把筷子的故事,秦始皇统一中国的故事,英国约翰国王和自由大宪章的故事,美国建国时起草美国宪法的故事来向同学们解释了宪法的作用。
课堂上还附带了学生互动的环节。提出:作为班干部,如何团结班级同学的问题。通过赠送笔袋的形式,鼓励学生将所学的宪法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和学习中。
讲课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效果。
在未戒所内学会电脑拆装、维修,掌握做蒸饺、炸油条等20种面点制作技术,练习舞狮强体健身,这并不是天方夜潭,而是安徽省未戒所未戒人员正在实践的场景。
2015年10月30日,安徽省未戒所隆重举行未戒人员职业技能培训班开班仪式。此次培训得益于全国律协未保专委会、安徽省律协未保专委会关心和帮助。省律协副会长孙素明、省戒毒局副局长余国年等领导应邀参加活动。据安徽省律协未保专委会主任姚炜耀介绍,这是律协与戒毒系统的第一次合作,旨在帮助安徽未戒人员完成电脑维修、面点制作培训及组建舞狮队,真正使他们掌握一技之长,回归社会后成为自食其力的守法公民。
“少年强则国强,人走错路不要紧,关键要认清毒品危害,做好人生规划,今天立长志,认真学技术,回归后做一个有用之人。”全国律协未保专委会副主任王毅伟语重心长地勉励未戒人员。
开班仪式分为捐赠仪式、座谈参观、培训授课三个阶段。安徽省未戒所党委书记、政委伍为民代表单位接受5万元捐赠。此次电脑维修、面点制作培训由该社派教师完成,每周三下午、周五上午培训,结业时进行理论考试和实操考核,合格者将获得人社部门颁发的证书。培训重点放在动手能力上,旨在让未戒人员真正掌握谋生技能,今后能早日捧到“金饭碗”,为回归后就业铺平道路。
2015年10月22日,张雪梅主任应邀为中国青少年普法网组织的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做主题为学生权益保护的培训,听课人员主要有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代表和学校负责人50人左右。
2015年10月21日下午2:30分,在青海省西宁七中六楼多功能教室,举行2015感动校园人物颁奖典礼,会上由西宁市教育局和学校领导,为省律协未保专委会主任李强等感动校园人物颁奖。
2013年省律协未保专委会主任李强,被西宁七中聘为法制副校长,李强主任配合学校制定出法制宣传教育计划,并采取为师生讲授法制课、座谈、研讨会等多种形式对全校师生开展法制教育,提高师生法律意识,同时,帮助学校用法律保护学校和师生的合法权益,有助于提高学校依法执教、依法治校的意识和水平,维护校园师生的合法权益,打造平安校园。
李强主任的事迹上报市教育局并向社会公示,经市教育局同意授予李强主任为2015年度“感动校园人物”——筑梦教育人士光荣称号,予以表彰,以资鼓励
2015年10月16日上午致诚公益律师王胜利受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军训部北京第八干休所邀请,为退休、退职老干部及军属进行老年人权益保护普法培训。培训从上午9点开始到11点结束,30多位老干部及军属参加了培训。
此次培训王胜利律师从《婚姻法》、《老年人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解读了对老年人权益保护的家庭责任、社会责任和国家责任。通过讲述侵害老年人权益典型案例展开讲述了老年人如何处理个人财产、夫妻共同财产及如何通过依法科学设计财产处理方式避免家庭纠纷产生。王胜利律师着重讲述了遗嘱的分类、制作方法及遗嘱效力和应注意的法律问题。
培训会上老干部们认真听讲、积极互动,培训结束后大家纷纷来到讲台前进行法律咨询,王胜利律师一一作答。会后大家纷纷表示收获很多,希望王胜利律师再来为老干部进行普法培训。
2014年12月18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民政部、公安部联合下发了《关于依法处理监护人侵害未成年人权益行为若干问题的意见》,四部门的《意见》具有重要意义,《意见》激活了“撤销监护权”条款以及其他倡导性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律条款,建立了行政保护与司法保护协作机制,明确了国家监护责任。为政府和社会在特定情况下通过适当方式对未成年人家庭监护情况进行监督和干预提供了制度保障,使监护人侵权行为有望真正进入司法有效干预的时代。
为切实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加强未成年人行政保护和司法保护工作,确保未成年人得到妥善监护照料,使《意见》在实践中得到贯彻落实,2015年10月9日至11日,全国律师协会未成年人保护专业委员会与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民政部,联合在北京国家法官学院举办全国律协未保专委会2015年年会暨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培训会。
全国各高级法院,部分中基层法院从事少年审判业务的法官,全国部分从事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检察官、警察、民政部门人员及70余名各省市律协未保专委会负责人、专职公益律师未成年人保护律师参加了此次培训。
10月9日上午举行了开班仪式,开班仪式由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主任、国家法官学院副院长颜茂昆主持,民政部社会事务司倪春霞处长、联合国儿基会驻中国办事处儿童保护处处长Ron Pouwels、国际儿童救助会中国项目首席代表 Pia在开班仪式上讲话。
来自荷兰海牙地区法院的法官、Leiden大学儿童与家事法讲师Jeanette Satink女士为参会人员做了《从荷兰监护制度看儿童保护》专题培训。Jeanette介绍荷兰的基本法律和法院体系,与儿童相关的社会体系、保护机构和措施。重点介绍了家庭暴力和虐待儿童行为报告法,荷兰家庭法,儿童保护法以及撤销监护人亲权的程序。
北京市青少年法律与心理咨询服务中心宗春山主任做了中国人的儿童观的培训。民政部社会事务司处长倪春霞介绍了未成年人保护中心试点工作情况,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法官方芳解读了《关于依法处理监护人侵害未成年人权益行为若干问题的意见》,全国律协未保委主任、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主任佟丽华重点介绍了办理监护人侵害未成年人权益案件的几个焦点。
10月10日下午,在参加完针对全体人员的大培训后,全国律协未保专委会委员、各省市律协未保专委会负责人以及专职公益律师继续参加了全国律协未保专委会2015年年会,还邀请了北京市专门负责未成年人案件的检察官、法官等司法实践人员参加。在年会上,《中国少年司法衡量指标手册》的开发者韩晶晶律师为参会人员做了《国际视野下的少年司法体系构建与评估》讲座,荷兰海牙地区法院法官Jeanette介绍了荷兰少年司法实践和儿童保护问题,参会律师、法官、检察官与专家进行了交流。
10月11日,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宋英辉教授为参会律师做了《少年司法的若干问题》的专门培训,宋教授介绍了少年司法的特殊性,转型期的少年司法,未成年人案件辩护与代理的具体问题。宋教授的讲座理论与实践并重,参会人员获益良多。
在年会上,安徽、湖北、广东、天津、广西、新疆律协未保专委会负责人介绍了本省开展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先进经验,其他各地委员也先后介绍了从事未成年人工作的心得体会。最后,佟丽华主任就当前未成年人保护领域的新形势、新问题,尤其是司法体制改革背景下的儿童保护工作开展问题,鼓励大家及时关注未保领域的新动态和典型案件,做一名有公益心、专业化的律师,发挥行业推动者的作用。
2015年10月11日,湖北省律协未成年人保护法律委员会主任李春生律师在女儿婚礼现场向中华慈善会馆困境儿童救助金捐款10000元。李律师热心公益,十多年来持续关注未成年人权益保护领域,筹资100多万元开展湖北火凤计划,帮助未成年犯学习技能融入社会。此次通过婚礼爱心捐款的方式表达爱心,传递对未成年人的关爱。
王延斌简介
王延斌,2011年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致诚公益律师副主任,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实习律师,北京致诚农民工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项目策划,中致法学实验班项目负责人。王延斌在致诚致力于用互联网等科技手段为弱势群体倡导、维护权益。
Mr. Yanbin Wang graduated from China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in 2011. He works as the Assistant Director of Zhicheng Public Interest Lawyers and Program Manager at the Beijing Migrant Workers' Legal Aid and Research Center, the teacher in charge of the class of Zhongzhi Law School Program. He also works as an Apprentice Lawyer in Beijing Children's Legal Aid and Research Center. He is committed to advocate rights for children, migrant workers, farmers, criminal suspects, disabled people, and women.
Wang Yanbin‘s Work:
Websites:
Internet Projects:
Videos:
2015年9月26日上午,张雪梅主任参加并主持丰台区律师协会公益法律事务工作委员会召开的“丰台区律师参与公益法律服务调研座谈会”,公益法律事务工作委员会委员和部分律师事务所代表参会,会议结合《丰台区律师参与公益法律服务调研报告》(初稿)进行研讨,分享各律师事务所和律师参与公益法律服务经验,对报告进行补充和完善。
2015年9月24日,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中心与丰台团区委共同举办丰台区2015年度法制副校长专题培训会。会议在丰台区阳光中途之家举办,来自丰台区公检法司各部门100余名法制副校长参加了培训。团市委权益部部长助理何滨、丰台区教委副主任刘建华、丰台团区委副书记乔雪慧、丰台区司法局局长郗俊生参加会议并进行了讲话。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张雪梅、北京市公安局公共关系办公室民警刘文郡、北京市禁毒办协调指导处副处长李轶凡分别就如何当好法制副校长、如何讲好安全教育课、毒品预防教育的基本知识进行了专题讲座。
2015年9月24日下午,张雪梅主任应邀参加“青年之声”志愿服务联盟百名专家团成立暨首场报告会。“青年之声”互动社交平台是共青团联系青年的大型社交互动平台,在团中央书记处领导下,由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中国青年网承建,2015年4月28日正式开通上线。旨在应用互联网思维和技术,探索实现团组织与广大普通青年直接联系互动,形成线上线下有机融合的青年工作新格局。张雪梅主任被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与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聘为“青年之声”志愿服务联盟专家团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