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15日至16日,“专职公益律师能力建设培训会”在致诚公益二层大会议室召开,全国29个机构的38名骨干律师和北京致诚公益五个项目领域的负责人和骨干律师等共5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本次会议是致诚公益在党的十八大后首次召开的由全国范围内的专职骨干公益律师参加的会议,会议围绕加强各地农民工律师的业务能力、探讨公益法在我国的发展以及社会组织与社会建设等方面展开,并对如何推动公益法律服务在我国的发展以及各地工作站如何实现良性持续发展进行了深入讨论。
作为18大党代表同时也是中心负责人的佟丽华主任表示,在这个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历史性关键时刻,作为全国首家公益律师团队,各地机构在经过五六年的发展之后,要继续思考如何在维持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同时,推动整个律师行业参与公益服务。为了配合各地的这一努力,致诚准备在几个传统的专业领域发展基础上,设立新的工作机制,建立独立部门,为律师参与公益法律服务搭建平台,吸引和推动更多的律师、律所参与到公益法律服务当中来。目前,金杜律师事务所、中伦律师事务所已经参与到活动中来,希望我们各地的工作站能够借助所依靠的在当地有影响力的律所的力量在本地推动这项工作。
本次会议邀请了公益法研究所(PILnet)主任Edwin Rekosh教授为大家介绍了PRO BONO的发展。Edwin Rekosh首先为大家介绍了PRO BONO的界定,即公益法包括三个方面:第一部分是法律援助,为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属于公益法的一部分;第二部分是通过个案来改变政策的影响性诉讼;第三部分拉丁的PRO BONO部分,就是在法律援助与改变政策的影响性诉讼之外的补充资源,指律师在完成本职工作外利用业余时间完成无偿的法律服务。其次为大家介绍了拉丁PRO BONO在美国的发展历史,它最初来自于人们的基本常识,是一种救助弱者的本能。随着企业社会责任的实行,让更多的律师参与到拉丁PRO BONO当中来,推进了拉丁PRO BONO的快速成长。再次Edwin Rekosh教授为大家介绍了PRO BONO在其他国家的发展。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律师行业的发展,给PRO BONO的发展也带来了新的机遇,PRO BONO也成为律师回报社会的平台。最后Edwin Rekosh教授对PRO BONO在中国的发展充满期待。
北京大学法学院、北京大学法学院非营利组织法研究中心主任金锦萍副教授为大家做了“社会组织与社会建设”为主题的讲座。金锦萍教授谈到十八大后,从对社会领域的改革的强调中可以看出,中国社会面临着一个非常重大的变革期,社会组织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将会发挥重要作用,目前,社会组织在公共服务、社会中介、政策倡导、公民参与等方面已经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大大疏解了体制转型过程中社会的合法性危机,也填补了公共服务的空缺。然而实践中社会组织(仅指在从事非盈利性事业的社会组织)的发展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双重管理体制为社会组织的注册成立带来很大的阻力,很多组织要想成立不得不采取备案、挂靠、离岸注册、进入孵化器等其他途径,然而这些途径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对社会组织的发展十分不利。金教授指出中国一直在走一条从传统国家向现代化国家转型的道路,我们的政府应该在这个过程以什么样的态度和勇气来对待这个领域的变革,这就需要在认识层面达到统一,从而实现体制的突破。
2012年两大诉讼法(《刑事诉讼法修正案》于2012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民事诉讼法修正案》于2012年8月31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于一年之内先后通过了修正案,并将于2013年1月1日施行。此外,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结构呈现越来越复杂的状态,社会矛盾也逐渐多样化和复杂化,面对这种情况,对公益律师的综合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鉴于此,为了使律师能够更好的理解新法律,解答律师们对新旧法律衔接过程中产生的疑问,中心特邀请了华北电力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王学棉教授进行了以《新民诉法视野下的证据搜集与运用规则》为主题的讲座,王学棉教授主要从民事诉讼法的修改情况、新修改的民事诉讼法的证据制度的变化以及在实践中应该如何运用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分析。
讲座结束后,参会人员分成五组对办案过程中证据的搜集与运用问题进行了讨论,律师们都积极踊跃的发言,分享自己办案过程中的经验,提出自己在办案取证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大家互相解答互相吸取经验,整个讨论过程紧张而又富有效果。讨论结束后,各组分享了讨论结果,通过大家思维的碰撞,总结出了很多取证过程中的经验和方法,参与的律师都感觉受益匪浅。
在本次会议中,北京致诚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致诚农民工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项目主管张文娟律师做了“联合国改革与民间组织的作用”的讲座,为大家介绍了联合国的组织架构、各机构的职能以及民间组织在参与国际决策过程中所扮演的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副主任张雪梅律师与北京市法学会农村法治研究会农村法治项目负责人于旭坤律师分别对未成年人和农村法治两个领域的工作,尤其是动员志愿律师和其他社会资源方面的一些做法做了简要介绍,并与参会律师分享了所属领域发展的成功经验。会议还邀请了西北政法大学新农村中心秘书长马永红与律师们分享公益创业中的故事。作为一名80后青年,马永红拥有济世情怀,有梦想、有行动,大二休学回村参加村主任竞选,遭遇各种挫折,仍执着进行公益创业,目前已经创立了13个子机构,服务领域涉及研究、环保、法律服务、生态农业、农民工培训等。马永红的经历分享,大大激发了参会律师的公益创业思考及热情。
在分组讨论中,各地律师介绍了本地机构发展取得的新进展,遇到的新问题,以及专职公益律师职业发展的新思考,并进行了小组汇报。张文娟律师在总结中提到,各地公益法律机构下一步发展中要进一步提升公益创业意识,提升领导力,在内部调动和外部动员方面探索更多经验,要从“小作坊”式的机构尽快实现规模化发展,以抓住社会建设的机遇期,为中国法律类社会组织的培育与发展提供积极参考模式。
从问卷反馈看,参会律师一致认为这次会议开的很成功,经过听老师和专家的讲座,不仅收获了业务知识,而且了解到了Pro Bono的历史以及演进、社会组织和社会发展、联合国改革与中国民间组织国际化的机遇等知识,拓展了视野,对所从事的工作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从行业发展的角度对自身乃至专门机构的发展进行了反思。通过参与问题讨论与团队能力建设活动,促进了各地律师之间的深入交流,使好的经验和做法得以借鉴。大家对分小组讨论的同伴分享形式非常喜欢,并希望这种会议形式未来能继续下去,也期望组织方继续探索更多元化的会议形式,以让丰富的内容得到更有效的吸收。
关于作者